2019年2月28日,五大联赛买球官方网站陈立翰课题组在《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杂志上发表论文“Illusory perception of auditory filled duration is task- and context-dependent”。
在真实情境中,我们对目标事件的时间信息判断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为了应对这种时间感知的不确定性,人类观察者采用贝叶斯推理框架,依据不断动态更新的先验知识将目标时间间隔与其所在序列的平均时间间隔信息进行整合。这种情境调制作用在其他行为研究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社会偏好判断中,观察者倾向于偏好先前经验形成的平均印象,尽管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平均过程的发生。
大量前人研究显示,物理持续时间相同的一段连续声音刺激或由多个短音组成的声音序列,通常被认为比仅由两个短音形成的空间隔(empty interval)持续时间更长,即实时距错觉(filled-interval illusion,FII)。声音序列中的单个空间隔在时距知觉方面,可能与独立呈现的单个空间隔存在偏差。为探究任务需求和背景情境信息对声音序列中单个空间隔时距知觉的影响,该研究共开展了五个实验。研究发现,我们对一串声音序列中的目标时间间隔的感知,受到该序列中任务无关间隔的强烈影响。
具体而言,实验1显示,相比于单独呈现的空间隔(140 ms),声音序列中同等物理时长的ISI(inter-stimulus interval)会被知觉为时长更短。实验2对经典的FII进行了验证,发现实时距相比于具有相同物理时长的空时距,被知觉为更长。实验3显示,在一个声音序列中,对单个空时距的知觉没有出现时间位置效应,即与该空时距在序列中的出现顺序无关。在实验4中,观察到很强的时间压缩效应,目标空间隔(由两个奇异音组成)被认为比声音序列中的其它物理上等长的时间间隔更短。在实验5中,通过呈现三种不同的任务无关的声音间隔背景来揭示时间间隔的同化效应。其中,任务无关声音序列的平均ISI小于、等于或大于目标时间间隔(目标间隔嵌入该声音序列)。结果显示,当目标间隔所在的背景声音序列的平均ISI较小时,奇异音形成的目标间隔也会被知觉得较小;反之,当目标间隔所在的背景声音序列的平均ISI较大时,目标间隔则会被知觉得较长。上述发现可以在贝叶斯推理框架下进行解释:人类观察者会利用动态更新的背景情境信息,来指导对于目标时间间隔的时间加工,从而应对日常生活中时间信息的不确定性。
图1 刺激示意图
图2 实验五结果示意图
温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郑万挺老师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陈立翰副教授为该文通讯作者。该工作由中德跨学科重大合作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好未来教育基金资助完成。
原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111/bjop.12379
2019-03-18